給癌友家人的照顧指南:這樣準備食物,啟動病人體內的抗癌力

癌症病人化療後怎麼吃?本篇整理高蛋白質、多元植化素與必要營養補充的照顧重點,推薦青花椰苗、薑黃素、益生菌等關鍵食材,協助病人提升免疫、穩定體內環境、降低復發風險。

給癌友家人的照顧指南:這樣準備食物,啟動病人體內的抗癌力
癌友照顧者營養指南以高蛋白食物、植化素蔬菜與營養補充品,說明化療後三大飲食原則,幫助恢復體力、減少副作用與預防復發。

我是蓉媽咪,一位親子防癌營養師,擁有超過 18 年的個案飲食輔導經驗。這本小小的營養指南,是我送給每一位正在照顧癌症親人的你——不求完美,只盼實用、安心。

當親人正接受化療、放療等治療時,身體猶如走進一場硬仗。而你所準備的每一口食物,不只是營養,更承載著希望與力量:幫助恢復體力、支持細胞生長、減輕副作用、維持活力

透過簡單、踏實的飲食照顧,你正默默為他們注入前行的能量。你不需要一次掌握所有細節,只要記住這三大原則,就能有效協助病人飲食調養。

三大原則:幫助病人體力恢復、減少副作用、預防再復發

治療期間,病人身體需要大量蛋白質修補組織。攝取不足容易導致體重快速下降、疲倦感加劇、免疫力下降。

1、高品質蛋白質:幫助細胞修復、維持體力

治療期間,病人身體需要大量蛋白質修補組織。攝取不足容易導致體重快速下降、疲倦感加劇、免疫力下降。

建議攝取量:

  • 一般癌症病人:每公斤體重需蛋白質 1.2~1.5克/kg 體重
  • 化療後恢復期:提高至蛋白質 1.5~2.0克/kg 體重
  • 體重下降明顯:可增加至蛋白質 2.0克/kg 體重

📝 舉例:60公斤的病人建議每天攝取90~120g 蛋白質。

優質蛋白質來源:

  • 植物性蛋白質:
    • 黃豆製品(豆漿、豆腐、豆花、豆乾)
    • 其他豆類(鷹嘴豆、紅扁豆、黑豆)
    • 全穀類(藜麥、糙米、燕麥)
    • 堅果種子(亞麻籽、奇亞籽、核桃)
    • 植物性蛋白粉(豌豆蛋白、大豆蛋白)
  • 動物性蛋白質:
    • 深海魚(鮭魚、鯖魚、秋刀魚、鱈魚)
    • 雞肉(雞胸肉、雞腿肉)
    • 雞蛋(水煮蛋、蒸蛋、炒蛋)
    • 乳製品(無糖優格、希臘優格)

2、多元植化素:抗發炎、減少副作用與復發機率

蔬果裡的植化素能幫助身體抗發炎、抗氧化,對抗嘴破、噁心、免疫力低下等常見副作用,並有助於預防再復發。

多元植化素:抗發炎、減少副作用與復發機率
  • 蘿蔔硫素、異硫氰酸鹽、吲哚、黑芥子苷👉 主要來自 十字花科蔬菜:花椰菜、高麗菜、羽衣甘藍、青花椰苗...等。
  • 多醣體、β-葡聚醣👉 主要來自 菇類與全穀類:香菇、杏鮑菇、木耳、燕麥、糙米等,有助於調整腸道與免疫功能。
  • 有機硫化合物、蒜素👉 來自 辛香類蔬菜:大蒜、洋蔥、蔥等,有助抗菌與促進代謝。
  • 生物類黃酮素👉 存在於黃色、紅色、紫色蔬果中:柳丁、胡蘿蔔、南瓜、藍莓、紫高麗苗、葡萄等,具抗氧化與修復粘膜組織的功效。
三天大的青花椰苗富含蘿蔔硫素、異硫氰酸鹽、吲哚與黑芥子苷等植化素,具抗氧化與抗發炎效果,有助癌症治療與降低復發風險
💡
我特別推薦十字花科蔬菜中的青花椰苗(特別是三天大的芽苗),因為它富含蘿蔔硫素(Sulforaphane)——這是一種備受學界關注的明星植化素,具備強效的抗氧化與抗發炎能力,至今已有超過 650 篇研究證實其對癌症治療的潛在幫助,包括抑制癌細胞生長與轉移。

常常有病友問我:「化療後白血球太低,醫師又說不能吃生食,那我該怎麼辦?」

事實上,在化學治療後的第 7 到第 14 天之間,白血球數值會降至最低。當白血球總數(WBC)低於 4000/µL,或絕對嗜中性白血球數(ANC)低於 1500/mm³,免疫力明顯下降,此時確實應避免食用生食,以降低感染風險。

建議所有蔬菜都應汆燙或煮熟後再食用,水果選擇可去皮的品項,並且務必清洗乾淨。同時,也務必諮詢醫療團隊的建議,依照個別狀況調整飲食內容。

在這段期間,醫師可能會施打白血球生長激素(G-CSF),幫助身體提升白血球數量。飲食方面,也建議增加優質蛋白質的攝取(如蛋、豆魚肉類等),以支持骨髓造血功能,加速白血球回升,幫助身體恢復免疫力。

術後的照顧務必為衛生把關,蓉媽咪建議:家中至少準備兩個砧板,一個專門切肉切魚,一個專門切要生食的蔬果。另外就是生食蔬果要記得用流動水清洗很乾淨,切塊好,以約80~90度熱水作浸泡殺菌。

3、 必要時的營養補充:補足缺口 、 建立長期防護力 、支援體內平衡

化療過程中常見食慾不佳、噁心等問題,導致營養攝取中斷。這時建議適度補充幾項與抗發炎、免疫穩定、代謝平衡有關的關鍵營養素:

維生素D(維持免疫與骨骼強健):適度曬太陽,或每日補充400~2000 IU

常見建議補充:

  • 維生素C(促進傷口癒合):(紅心)芭樂、奇異果,額外補充劑量建議每日不超過500mg
  • 維生素D(維持免疫與骨骼強健):適度曬太陽,或每日補充400~2000 IU
  • Omega-3(抗發炎):鮭魚、亞麻籽油,或每日補充300~1000mg
  • 益生菌(調理腸胃):優格、優酪乳、味噌,或每日補充100~200億菌數
  • 薑黃素(減緩發炎):薑黃粉加黑胡椒(可提高吸收率),適量補充即可,建議不要超過200mg/天

    (以上如果是高劑量需請建議跟指導醫師討論評估)

病人食慾不佳時,可以這樣幫忙

  📌少量多餐:三正餐+三點心(約2-3小時可補充營養的食物如:蒸蛋、豆花)
📌 打成綠拿鐵或流質飲食:早晚兩杯,豆漿燕麥飲、蔬果飲、堅果豆奶飲
📌 隨時補充植物油脂:酪梨、堅果、橄欖油,幫助營養素吸收又能提升總熱量

 為什麼要隨時補充植物性油脂呢? 植物油脂(如酪梨、橄欖油、堅果)不只提供熱量補充,更有以下幾大好處:

  1. 提高熱量密度:熱量密度高,少量進食就能避免體重快速下降。
  2. 促進營養吸收:幫助脂溶性維生素(A、D、E、K)吸收,提升營養效率。
  3. 抗發炎、穩定情緒:Omega-3 脂肪酸有助抗發炎並支持心理健康。
  4. 改善口感、提升食慾:讓餐點更滑順美味,增加病人攝取意願。

💬❤️ 蓉媽咪的叮嚀:
這是一場抗癌的硬仗,而你,是最強後盾。
願意學習、陪伴,就是病人抗癌路上最大的力量。如果你有任何問題,歡迎到我的粉專提出,我們會定期整理大家最關心的問題,盡力提供協助。雖然無法一一即時回覆,但你的留言我們都會用心看見。